菜根譚
★ ★ ★【菜根譚】(01) 明世相之本體,負天下之重任 (02) 抱樸守拙,涉世之道 (03) 心事宜明,才華須韞 (04) 出污泥而不染,明機巧而不用 (05) 良藥苦口, 忠言逆耳 (06) 和氣致祥,喜神多瑞 (07) 淡中佑真味,常裏識英奇 (08) 閒時吃緊,忙裏悠閒 (09) 靜中觀心,真妄畢見 (10) 得意須早回頭, 拂心莫便放手 (11) 澹泊明志,肥甘喪節 (12) 眼前放得寬大,死後恩澤悠久 (13) 路要讓一步,味須減三分 (14) 脫俗成名,超凡入聖 (15) 義俠交友,純心做人 (16) 德在人先,利在人後 (17) 退即是進,與即是得 (18) 驕矜無功,懺悔滅罪 (19) 完名讓人全身遠害,歸咎於己韜光養德 (20) 天道忌盈,卦終未濟 (21) 人能誠心和氣,勝於調息觀心 (22) 動靜合宜,道之真體 (23) 攻人毋太嚴,教人毋過高 (24) 淨從穢出,明從闇出 (25) 客氣伏而正氣伸,妄心殺而真心現 (26) 事悟而癡除,性定而動正 (27) 軒冕客志在林泉,山林士胸懷廊廟 (28) 無過便是功,無怨便是德 (29) 作事勿太苦,待人勿太枯 (30)原諒失敗者之心,注意成功者之末路 ★ ★ ★

目前分類:經典 (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關聖帝君覺世真經】            勸人改過向善  儒家思想濃厚

 

帝君曰。人生在世。貴盡忠孝節義等事。方於人道無虧。可立於天地之間。若不盡忠孝節義等事。身雖在世。其心已死。是謂偷生。凡人心即神。神即心。無愧心。無愧神。若是欺心。便是欺神。故君子三畏四知。以慎其獨。勿謂暗室可欺。屋漏可愧。一動一靜。神明鑒察。十目十手。理所必至。況報應昭彰。不爽毫髮。淫為萬惡首。孝為百行原。但有逆理於心有愧者。勿謂有利而行之。凡有合理於心無愧者。勿謂無利而不行。若負教。請試刀。

 

敬天地。禮神明。奉祖先。孝雙親。守王法。重師尊。愛兄弟。

信朋友。睦宗族。和鄉鄰。別夫婦。教子孫。

時行方便。廣積陰功。救難濟急。恤孤憐貧。創修廟宇。印造經文。捨藥施茶。戒殺放生。造橋修路。矜寡拔困。 重粟惜福。排難解紛。捐貲成美。垂訓教人。冤仇解釋。斗秤公平。親近有德。遠避凶人。隱惡揚善。利物救民。回心向道。改過自新。滿腔仁慈。惡念不存。一切善事。信心奉行。人雖不見。神已早聞。加福增壽。添子益孫。 災消病減。禍患不侵。人物咸寧。吉星照臨。

若存惡心。 不行善事。淫人妻女。破人婚姻。壞人名節。妒人技能。 謀人財產。唆人爭訟。損人利己。肥家潤身。恨天怨地。罵雨呵風。謗聖毀賢。滅像欺神。宰殺牛犬。穢溺字紙。恃勢辱善。倚富壓貧。
離人骨肉。間人兄弟。不信正道。姦盜邪淫。好尚奢詐。不重儉勤。輕棄五穀。不報有恩。瞞心昧己。大斗小秤。假立邪教。引誘愚人。詭說昇天。斂物行淫。明瞞暗騙。橫言曲語。白日咒詛。背地謀害。不存天理。不順人心。不信報應。引人作惡。不修片善。行諸惡事。官詞口舌。水火盜賊。惡毒瘟疫。生敗產蠢。殺身亡家。男盜女淫。近報在身。遠報子孫。神明鑒察。毫髮不紊。

 

善惡兩途。禍福攸分。行善福報。作惡禍臨。作斯語。願人奉行。言雖淺近。大益身心。戲侮帝言。斬首分形。有能持誦。消凶聚慶。求子得子。求壽得壽。富貴功名。皆能有成。凡有所祈。如意而獲。萬禍雪消。千祥雲集。諸如此福。唯善可致。本無私。唯佑善人。

眾善奉行。毋怠厥志。

 

(帝:替代「吾」)

 

ta03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主禱文

我們在天上的父,

願人都尊的名聖,

願你的國降臨,

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

如同行在天上。

我們日用的飲食,

今日賜給我們,

免我們的債,

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不叫我們遇見試探,

救我們脫離兇惡,

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

直到永遠。阿們!

ta03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弟子規
總敘
01
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弟 次謹信
02
汎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
入則孝
03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04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05
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
06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
07
事雖小 勿擅為 苟擅為 子道虧
08
物雖小 勿私藏 苟私藏 親心傷
09
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
10
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
11
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
12
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13
諫不入 悅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
14
親有疾 藥先嘗 晝夜侍 不離床
15
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
16
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
出則弟
17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18
財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自泯
19
或飲食 或坐走 長者先 幼者後
20
長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21
稱尊長 勿呼名 對尊長 勿見能
22
路遇長 疾趨揖 長無言 退恭立
23
騎下馬 乘下車 過猶待 百步餘
24
長者立 幼勿坐 長者坐 命乃坐
25
尊長前 聲要低 低不聞 卻非宜
26
進必趨 退必遲 問起對 視勿移
27
事諸父 如事父 事諸兄 如事兄

28
朝起早 夜眠遲 老易至 惜此時
29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輒淨手
30
冠必正 紐必結 襪與履 俱緊切
31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亂頓 致污穢
32
衣貴潔 不貴華 上循分 下稱家
33
對飲食 勿揀擇 食適可 勿過則
34
年方少 勿飲酒 飲酒醉 最為醜
35
步從容 立端正 揖深圓 拜恭敬
36
勿踐閾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搖髀
37
緩揭簾 勿有聲 寬轉彎 勿觸棱
38
執虛器 如執盈 入虛室 如有人
39
事勿忙 忙多錯 勿畏難 勿輕略
40
鬥鬧場 絕勿近 邪僻事 絕勿問
41
將入門 問孰存 將上堂 聲必揚
42
人問誰 對以名 吾與我 不分明
43
用人物 須明求 倘不問 即為偷
44
借人物 及時還 後有急 借不難

45
凡出言 信為先 詐與妄 奚可焉
46
話說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47
奸巧語 穢污詞 市井氣 切戒之
48
見未真 勿輕言 知未的 勿輕傳
49
事非宜 勿輕諾 苟輕諾 進退錯
50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51
彼說長 此說短 不關己 莫閒管
52
見人善 即思齊 縱去遠 以漸躋
53
見人惡 即內省 有則改 無加警
54
唯德學 唯才藝 不如人 當自礪
55
若衣服 若飲食 不如人 勿生慼
56
聞過怒 聞譽樂 損友來 益友卻
57
聞譽恐 聞過欣 直諒士 漸相親
58
無心非 名為錯 有心非 名為惡
59
過能改 歸於無 倘揜飾 增一辜
汎愛眾
60
凡是人 皆須愛 天同覆 地同載
61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62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63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輕訾
64
勿諂富 勿驕貧 勿厭故 勿喜新
65
人不閒 勿事攪 人不安 勿話擾
66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說
67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68
揚人惡 即是惡 疾之甚 禍且作
69
善相勸 德皆建 過不規 道兩虧
70
凡取與 貴分曉 與宜多 取宜少
71
將加人 先問己 己不欲 即速已
72
恩欲報 怨欲忘 報怨短 報恩長
73
待婢僕 身貴端 雖貴端 慈而寬
74
勢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無言
親仁
75
同是人 類不齊 流俗眾 仁者希
76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諱 色不媚
77
能親仁 無限好 德日進 過日少
78
不親仁 無限害 小人進 百事壞
餘力學文
79
不力行 但學文 長浮華 成何人
80
但力行 不學文 任己見 昧理真
81
讀書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82
方讀此 勿慕彼 此未終 彼勿起
83
寬為限 緊用功 工夫到 滯塞通
84
心有疑 隨札記 就人問 求確義
85
房室清 牆壁淨 几案潔 筆硯正
86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87
列典籍 有定處 讀看畢 還原處
88
雖有急 卷束齊 有缺壞 就補之
89
非聖書 屏勿視 蔽聰明 壞心志
90
勿自暴 勿自棄 聖與賢 可循致 

ta03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常禮舉要

李炳南教授編述

引自:報佛恩網http://www.bfnn.org/book/books/0553.htm

緣起

禮節這件事,在人群中,是決不能少的。就是極野蠻的民族,亦有他們的一套禮節。人與人交通感情,事與事維持秩序,國與國保持常態,皆是禮節從中周旋的力量。

 

自從一般人,不察實際,好奇務怪,起來反對禮教。硬說禮教是吃人的猛獸,主張把他打倒以後,大家就對禮節,存了輕視的心理,自己不去做,也不肯再去教導子弟。這個問題,並不簡單,決不是中國人單獨的問題。行得通,行不通,卻也不敢斷定了!但是現在還是行不通。

 

請看今天客來了,明天訪客去,這裡來饋贈,那裡請聚餐,東街慶弔,西街開會。仔細一考查,還是把那些禮節,一套跟著一套的排演。有人說這些事沒有學過,誰能曉得。

 

那怕你不曉得,你只管不去做,過後請去聽吧!七言八語,訕笑譏誚,絲毫不客氣的,都發表出來了。什麼某人豈有此理,未曾受過教育,沒有常識,粗卑不堪,不近人情,沒見過場面,真討厭,極可笑,遠著他,少來往,一連串的這些名詞,就都給你加在頭上。你的前途,一切一切,也怕因此受到影響!

 

再看那些反對禮教的人,見了比他地位高的人,他也是脫帽鞠躬,見了外國人,也是去拉手,不經通報,你直跑進他的房裏去,他也是不高興。他送你東西,你不說謝謝,他也是不痛快。這真矛盾,為什麼他嘴裏反對禮教,他還去拘泥這些形跡呢?可見他們是空倡怪論,自己也不能實行,專去欺騙他人,尤其是欺騙天真爛熳的青年人。深刻一點說,簡直是損害青年人的社會事業發展!

我是在社會裏碰過壁的人,也是吃過無限虧的人。

 

知道沒有禮節,萬事行不通。我深恐青年同胞,不懂禮節,也免不了到處碰壁吃虧,特意檢出通常用的幾條來,貢獻給大家,做箇參考。要知禮節是不妨人的美德,是恭敬人的善行,也是自己一種光榮的徽章,是必要通達的!

 

編者謹識

(一)居家

一、為人子不晏起,衣被自己整理,晨昏

    必定省。

二、為人子坐不中席,行不中道。

三、為人子出必告,反必面。

四、長者與物,須兩手奉接。

五、徐行後長,不疾行先長。

六、長者立不可坐,長者來必起立。

七、不在長者座前踱來踱去。

八、立不中門,過門不踐門限。

九、立不一足跛,坐勿展腳如箕,睡眠不仰不

    伏,右臥如弓。

十、同桌吃飯不另備美食獨啖。

十一、不挑剔食之美惡。

十二、食時不歎,不訓斥子弟。

(二)在校

一、升降國旗及唱國歌校歌時,肅立示敬。

二、師長上下課時,起立致敬。

三、向師長質疑問難,必起立。

四、路遇師長,肅立道旁致敬。

五、聽講時,應端坐或直立;不支頤交股,彎

    腰,翹足。

六、考試時,不交頭接耳,或左顧右盼。

七、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

(三)處世

一、無道人之短,無說己之長。

二、家庭之事,不可向外人言。

三、口為禍福之門,話要經一番考慮再說。

四、見失意人,不說得意語;見老年人,不說

    衰喪話。

五、交淺不可言深,絕交不出惡聲。

六、不侮辱人,不向人開玩笑。

七、與殘疾人會面,須格外恭敬。

八、於肩挑小販苦力,莫討便宜。

九、施恩求忘,受恩必報;開罪於人須求解,開罪於我應加恕。

十、善人自當親近,須要久敬;惡人自當敬而

    遠之。

十一、遇事要鎮靜,做不到的事,莫妄逞能。

十二、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十三、凡事要合理智,不可偏重感情。

十四、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十五、凡求教他人的事,必須造門請問。

(四)聚餐

一、座有次序,上座必讓長者。

二、入座後不橫肱,不伸足。

三、主先舉杯敬客,客致謝辭。

四、主人親自烹調,須向主人禮謝後食。

五、主人敬酒畢,正客須回敬主人。

六、舉箸匙,必請大家同舉。

七、用箸夾菜,只取向己之一方者,不立起向

    他角器中取菜。

八、箸匙不向碗盤頂心取菜取湯。

九、公食之器,不用己箸翻攪。

十、匙有餘瀝必傾盡,方再入公食器中。

十一、自己碗中之餚菜,不可反回公器中。

十二、箸匙所取餚菜,不倍於他人。

十三、食勿響舌,咽勿鳴喉。

十四、公食以不言為原則,須言亦應避免唾沫

      入公器中。

十五、咳嗽必轉身向後。

十六、勿叱狗,不投骨於狗。

十七、碗中不留飯粒。

十八、不對人剔牙齒。

十九、客食未畢,主人不先起。

二十、起席,主遜言慢待,客稱謝。

二一、宴畢,主人進巾進茶。

(五)出門

一、衣冠不求華美,惟須整潔。

二、見長者,必趨致敬。

三、登高不呼,不指,不招呼。

四、路上不吸煙,不嚼食物,不歌唱。

五、乘車見長者必下,見幼者亦須與之頷首為

    禮。

六、夜必歸家,因事不能歸時,必先告家人。

七、車馬繁雜衝區,不招呼敬禮。

八、不立在路上久談。

九、不走馬路中間,越路須先向左右看清,不

    可與汽車爭路。

十、行走時,步履宜穩重,並宜張胸閉口,目

    向前視。

十一、遇婦女老弱,應儘先讓路讓座。

十二、途次有人問路,須詳為指示;問路於人,

    須隨即稱謝。

十三、一人不入古廟,兩人不看深井。

十四、逢橋先下馬,過渡莫爭船。

十五、在舟車上或飛機上,不探首或伸手出窗,

    並不得隨便涕痰。

(六)訪人

一、先立外輕輕扣門,主人讓入方入。

二、入內有他客,主人為介紹,須一一為禮,

   辭出時亦如之。

三、入內見有他客,不可久坐;有事,須請主

   人另至他所述說。

四、坐談時見有他客來,即辭出。

五、坐立必正,不傾聽,不譁笑。

六、不攜一切動物上堂。

七、主人室內之信件文書,概不取看。

八、談話應答必顧望。

九、將上堂,聲必揚。

十、戶開亦開,戶闔亦闔;有後入者,闔而勿

    遂。

十一、主人欠伸,或看鐘錶,即須辭出。

十二、飯及眠時不訪客。

十三、晉謁長官尊長,應先鞠躬敬禮,然後就

    座;及退,亦然。

十四、與長官尊長,及婦女行握手禮時,應俟

    其先行伸手,然後敬謹與握。

十五、訪公教人員,必先問明其上班鐘點,不

    可久坐閑談。

十六、訪客不遇,或留片,或寫字登留言牌。

(七)會客

一、見先致敬,熟客道寒暄,生客請姓字住址。

二、及門先趨,為客啟闔。

三、每門必讓客先行。

四、入門必為客安座。

五、室內有他客,應與介紹,先介幼於長,介

    卑於尊,介近於遠,同倫則介前於後。

六、敬茶果先長後幼,先生後熟。

七、主人必下座,舉杯讓茶。

八、客去必送致敬,遠方客必送至村外或路口。

九、遠方客專來,須備飲食寢室,導廁所,導

    沐浴。

十、遠方客去,必送至驛站,望車開遠,始返。

(八)旅行

一、將遠行,必辭親友,祭祖辭親。

二、遠到目的地,必先拜訪有關人士。

三、歸來必謁親友,或略送土物。

四、遠行之親友辭行,必往送行,事前或贈物,

    或宴餞。

五、遠方客來拜訪,須往答拜,或設宴接風。

六、旅人歸來拜,須詣回拜,或設宴洗塵。

七、受人之送行及餞別,達到所在地,須一一

    函謝。

八、人之接風或洗塵畢,須還席。

九、入境問禁,入國問俗,入門問諱。

十、入國不馳,入村里必下車馬。

(九)對眾

一、他人正談話,不在中間插言。

二、兩人對談,不向中間穿走。

三、不高聲喧嘩擾亂他人視聽。

四、不橫坐,不橫腿,不捫腳。

五、不隔席談話。

六、坐不掀起椅凳之後方。

七、衣帽不加於他人之衣帽上。

八、不向人噴水吐痰。

九、不向人呵欠,舒伸,嚏噴。

(十)饋贈

一、禮尚往來,來而不往,往而不來,皆非禮

    也。

二、賜人不曰來取,與人不問所欲。

三、贈人物品,必謙必敬。

四、贈人物品,外必用包裹,婚喪慶壽例外。

五、平素贈物,座有他客,須避觀聽,遠來及

    初晤,可不避。

六、受贈先略謙辭後受,稱謝,逾日須往拜。

七、長者賜,不敢辭。

(十一)慶弔

一、參加吉禮,不談衰喪話,不戚容,不啼泣。

二、居喪不參加吉禮,只送儀物。

三、喪服不入公門,不觀吉禮。

四、賀婚在眾賓前,辭不諧謔。

五、臨喪不笑。

六、里有殯,不巷歌。

七、飯於喪家,酒不赭顏。

八、佩會葬徽章者,禮終即卸去,不佩帶他往。

(十二)稱呼

一、初見面之人問姓,曰貴姓,問名,曰台甫。

    自說姓曰敝姓某,說名曰草字某某。

二、有親戚世交者,應各以其名分彼此相稱。

    普通稱人曰先生或某兄,自稱曰弟。老者

    長者,稱曰老先生,自稱曰後學,或稱自

    名。

三、稱人之父曰令尊,母曰令堂。向人稱自父

    母,曰家嚴,曰家慈。見朋友之父,稱老

    伯,母稱伯母,自稱晚或姪。

四、稱人之祖,曰令祖公,祖母曰令祖太夫人。

    向人稱自祖曰家祖。祖母曰家祖母。見人

    之祖父祖母,稱太老伯,太伯母。自稱己

    名即可。

五、稱人之兄弟,曰令兄,曰令弟。向人稱自

    兄弟,曰家兄舍弟。稱人之姊妹,曰令姊

    令妹。向人稱自姊妹,曰家姊舍妹。見人

    之兄弟,稱幾先生,或幾兄,自稱小弟。

    見人之姊妹,統稱幾姐,稱自曰小弟。(書

    款則稱侍)

六、稱人之妻,曰令正或尊夫人,向人稱自妻,

    曰拙荊或賤內。見人之妻稱嫂,自稱己名。

   (女子可自稱妹)

七、女子稱人之夫,曰尊府某先生,向人稱自

    夫,曰外子。見人之夫稱某先生,自以避

    免稱呼為佳,如必要時,只稱本人即可。

八、稱人之子,曰令郎或公子,稱人女曰令愛,

    或女公子。向人稱自子,曰小兒,女曰小

    女。見人子稱世兄,自稱弟,稱女曰世姐,

    自不稱。

九、稱人之孫及孫女,曰令孫曰令女孫。向人

    稱自孫,及女孫,曰小孫,曰小女孫。見

    人之孫及女孫,稱幾公子幾小姐。

十、稱人或稱自之已故上輩,統加一先字。如

    稱人之故父母,曰令先尊令太夫人,稱自

    之故父母,曰先嚴先慈之類。稱人已故下

    輩不必另加字,只云「以前某兄」即可,

    稱自故下輩,但加一亡字,或云「以前某

    某」亦可。

十一、稱人之姑丈姑母,曰令姑丈令姑母。向

    人稱自姑丈姑母,曰家姑丈姑母。見人之

    姑丈姑母,稱老先生老太太;交厚者,可

    稱老伯及老伯母。

十二、稱人之舅父舅母,曰令母舅令舅母。向

    人稱自舅父舅母,曰家母舅家舅母。見人

    之舅父舅母,稱謂仿前。

十三、稱人之岳父岳母,曰令岳令岳母。向人

    稱岳父母,曰家岳家岳母。見人之岳父母,

    稱謂仿前。

十四、稱人之內姪,曰令內姪。稱人之甥,曰

    令甥。稱人之婿,曰令婿。向人稱自內姪,

    甥,婿,曰敝內姪,曰舍甥,曰小婿。

十五、稱人之親友,曰令親曰貴友。向人稱自

    親友,曰舍親敝友。

十六、稱人之師,曰令師,生曰令高足。向人

    稱自師,曰敝業師。稱自生曰敝徒。自稱

    師,曰夫子或吾師。稱自曰受業,或曰門

    生。

十七、稱人之長官,曰貴某長(院部廳局等)。

    稱人之屬員,曰貴部下或貴屬。向人稱自

    長官,曰敝某長,稱自屬員,曰敝同事或

    敝屬,稱其某姓某職亦可。

十八、稱人之主人,曰貴上,稱人之僕,曰尊

    紀。向人稱自主人,曰敝上,稱自僕曰小

    价。

(附說)

一、稱呼一事,本甚繁雜,各地習慣,直接見

    面之稱,尤多不同,故難備載。本編僅錄

    其對外交際通常用者。

 

二、親戚之間,稱呼甚為微細,每有錯一字而

    貽笑者。茲編本為舉要,專為常用,故不

    詳載。

 

 

ta03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靜思語100句

001心美,看什麼都順眼

002福,來自一顆懂得布施的心

003講話要溫和輕柔,態度要謙誠親切

004孝順要及時,行善也要及時

005站在半路,比走到目標,更辛苦

006多原諒別人,多得福,把量放大,福氣

007心中有愛,才會人見人愛

008幸福不在得到多,而在計較少

009把握當下,就是用心

010待人退一步,愛人寬一步,在人生道中

就會活得很快樂

011要得到別人讚嘆,就得先讚嘆別人

012最有力量的菩薩,就是我們的手腦

013不斷發揮生命功能,才是活著的人生

014聽到好話,要如海綿遇水,牢牢吸住

015不要總是要求別人給我什麼,要想我能

為別人做什麼

016幫助別人,其實就是在幫助自己

017不要只看到別人外在的污點,卻看不到

自己內心的垃圾

018生活有朝氣,活得暢暢快快,工作講求

效率,做得踏踏實實

019以愛心待人,以磊落的心胸接物,則人

生到處充滿了真善美

020稻穗結得越飽滿,越往下垂,一個人越

有成就,越有謙沖的胸襟

021「孝」首重在順,要體貼親心,聲色柔

  順,切不可不耐與嫌煩

022人生能被人需要,能夠有份功能,為人

   付出,才是最幸福的人生

023欣賞他人,就是莊嚴自己

024成功在優點的發揮,失敗是缺點的累積

025「路」必須去走方能到達,「苦」必須

   去受才可消除

026我們應該為別人的成就而生歡喜心

 027有量就有福,有福心就靈,是謂「福至

   心靈」

 

028常能反省自己有無過失,即得解脫又自

  

029學佛就是要善加化解煩惱,尋求心靈的

   安定

030恆心就如滴水穿石,再大的困難與阻礙

   也能衝破

031要想家庭吉祥合睦,要常常起歡喜心

032做一切好事要把握時機,也要把握因緣

033捨去昨日的好與壞,把握今日

034知足常樂,甘願做,歡喜受

035生氣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

036人生多一份感恩,就多一份美化

037縮小自我,擴大心胸,工作要歡喜,人

   與人要感恩

038愛與感恩,能洗淨心中的煩惱

039做好事要騰出時間,這是人生的目的,

   也是人生的義務

040生命只有數十年,慧命是永遠不滅的

041願要大,志要堅,氣要柔,心要細

042為人處事要小心,細心,但不要小心眼

043能付出愛心就是福,能消除煩惱就是慧

044時時存好心,日日是好日

045口說好話,心想好念,身行好事

046信心,毅力,勇氣三者具備,則天下沒

   有做不成的事

047口說好話如吐蓮花,口說壞話如吐毒蛇

048太陽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

   氣大

049理直氣要和,得理要饒人

050人要知福,惜福,再造福

051把貪的念轉為滿足,把滿足的念換做慈

  

052精神如能常滿足,就是最幸福的人生

053改變自己是自救,影響別人是救人

054無欲,無求則力量不盡

055災要自己,福要自己造,多造福,就可增

   無量的福報

056愛是無盡的財富,施比受更有福

 

057想過去是雜念,想未來是妄想,最好把握

   當下時刻

058平安是福,快樂是慧

059人的心念意境,如能保持開朗清明,則所

   見,都是美而善的

060紛亂的心田,開不出智慧的花朵

061最好的臉部保養品,就是微笑與善念

062要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為別人想一想

063笑容,不但可以表答善意,還可以縮短人

   際間的距離

064「福」是來自一顆懂得布施的心

065有時煩惱是來自不合理的欲望

066愛護身邊物,惜福常知足

067歡喜和感恩是消除煩惱的力量

068做好事不能少我一個,做壞事不能多我一

  

069幸福不在得到多,而在計較少

070臉上有笑容,心中有愛的人最可愛,就是

   菩薩

071無心去往壞處想,聽任何話都是好話

072師長的責任,只是教導,實踐的路,學生

   必須自己去走

073心中有愛,才會人見人愛

074忍一時之氣,免百日之憂

075改變別人,不如先改變自己

076常思己過,莫論人非,時時歡喜,時時吉

  

077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078每一天都是做人的開始,每一時刻都是自

   己的警惕

079笑比皺眉好看,說話比呵斥自然

080去貪就簡,可使心靈得到無比的寧靜與解

  

081求福壽倒不如求平安,平安就是添福壽

082最平常的人最富有

083問心無愧心最安,能夠付出,助人,救人,

   最是快樂

084待人退一步,愛人寬一寸,在人生道上就

   會活得很快樂

085最幸福的人就是能寬容與悲憫一切眾生的

  

086唯其尊重自己的人,才更勇於縮小自己

087退一步,讓一步,來成全別人,即是修養,

   即是修行

088面容動作,言談舉止,都是日常生活中修

   養忍辱得來的

089難行能行,難為能為,才能昇華自我的人

  

090人生要為善競爭,分秒必爭

091不要小看自己因為人有無限的可能

092任何事都是從一個決心,一個種子開始

093再好的機會,福報,如不能把握因緣,一

   樣會溜走

094有心就有福,有願就有力

095懺悔是心靈的告白,也可以說是精神污染

   的大掃除

096一個永保感恩心的人,就比較不會陷入困

  

097心要像明月一樣,有水就有月,心要像天

   空一樣,雲開見青天

098心無邪惡,意無邪念,即常可自在,心正

   則邪不侵

099布施不是有錢人的專利,而是一份虔誠的

   愛心

100這世界總有比我們悲慘的人,能為別人服

   務比被服務的人有福

 

 

 

 


ta03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