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自天下雜誌: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19821
洪蘭:有才無德是毒品
最近報上有個大學教授投書說,他從前在香港教過的學生來到紐約,在他家住了一晚,這學生是香港的怡和洋行送出來進修的,一周費用美金五千元,還不包括機票。學生跟他說他回香港後,就要跳槽到別家公司去,跳了薪水才會高。果然連環跳後,現在他已是某大企業的總經理了。
這位教授因此下結論說,人要常換工作才能爬得高,他相信怡和洋行老闆一定對這個學生很生氣,但是「年輕人不能為私情而不往前奔馳」。 他勸年輕人不要因「感情、忠誠而耽誤自己前途」。他說嚴凱泰先生在接受交大榮譽博士時,勸告學生不要常換工作的話,在今天工商的世界中是太「農村」了。
我 看了很驚訝,這不是「農村」的問題,而是「厚道」的問題。一個年輕人如果位子都沒有坐熱就換工作,會給人好高騖遠,沒有定性的感覺。如果一個人一年換十二 個工作,你敢用他嗎?尤其接受了公司的栽培後,馬上跳槽是不厚道的。沒有公司願意作別人的人才培訓班,將心比心,老師不應該鼓勵學生享受完利益後,拍拍屁 股走路。這不叫為「私情」,這叫自私自利、忘恩負義。不論是什麼樣的先進科技社會,只要是人的社會,「忠誠、正直、公平、正義」還是核心的價值觀。作生意,誠信為上,人性之美在於「誠」,人性之貴在於「信」。
群聯電子公司董事長潘健成先生有個「兩個饅頭」的理論,他說:「當你快餓死時,人家給你兩個饅頭,你吃飽了才有力氣去找工作,才活了下來。十年後,你發財了,你說你還他兩個饅頭,外加一個饅頭的利息,用三顆饅頭還掉這個債,像話嗎?」他說恩典不是這樣還的。
好個恩典不是這樣還的。我們要告訴孩子,珍惜你的工作,感恩給你第一個工作的人。因為當你什麼經驗都沒有時,他願意僱用你,讓你在職訓練、栽培你,他是你的伯樂,你要感激他。
讀後有感:
比較九年一貫的教育方針,與自小成長時期的教育情形。實在感概良多。當然,社會環境不斷改變,雖然不見得全是好的!有人批評九年一貫是缺德教育,能全部歸咎於教育嗎?
社會環境、家長的教養態度、民主養成...都是共犯啊!
人格、態度的養成...不是區區幾堂課或隨機的「融入教學」就可以養成的,需要長期、不間斷的灌輸、培養!這也絕對不是只有老師的事!
暴力家庭的小孩遇到事情時也較可能以暴力相向?
功利主義的家長,養出的小孩會博愛、無私?
愛貪小便宜的家長養出樂善好施的小孩?
熱心公益的家長養出自私自利的孩子?
......
很多時候,學校的老師很「無力」!明知孩子有「金錢萬能」的觀念,也無力「影響」他,更別說「改變」了?!
更何況現在是「民主時代」!老師只能「尊重」。
但是,一旦出了「無德」的孩子,許多人又都怪罪於「教育」,不斷執疑「現在的教育怎麼了」?
我所在的教育現場,老師們多麼強調「品德」,老師們花許多時間「灌輸」認為可以養成良好品格的資料、觀念給學生,
但是,不敵諸多的「扯後腿」!當老師教學生要「感恩」、「觀功念恩」、「寛恕」、「行善」、「孝順」的時候,最後,全都被轉換成「等值的貨幣」。
「品德」敵得過「功利主義」嗎?
「人飢己飢」、「兼愛」、「博愛」早就成為「專有名詞」!
我們需要的是聖人來發揚「天下溺,援之以道」的精神,而不是會影響「品德養成」的雜音!
會實現嗎?令人懷疑。